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中华蜜蜂值得我们关注?我的王朗收蜜之旅 | 志愿者手稿

源勃 山水伙伴 2023-03-06

摄影:赵平


 · 八月,又是一年割蜜时 · 

出于疫情的影响,山水伙伴在2020年度取消了城市志愿者的服务安排。今年,我们决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重新招募暑期割蜜志愿者。我们很荣幸地邀请了五位来自城市端的志愿者,一起走进熊猫森林,见证今年新蜜的诞生,也体验了自然保护地及周边深山村落养蜂人的别样生活。 


本文由2021年度熊猫森林蜜四川王朗片区志愿者源勃撰写。就让我们跟随他的文字和镜头,一起聆听他惜别王朗之后的所思所想吧!

 

SHANSHUIPARTNER

结缘山水伙伴

源勃

源勃

坐标:云南大理

自由撰稿人

前良食基金编辑

知道山水伙伴熊猫森林蜜是在2020年,那段时间对蜜蜂很感兴趣,看过纪录片,也会找文章来读,也许就是在搜索的过程中,偶遇了“熊猫森林蜜”这一品牌,惊讶于国内居然有了这么好的经营理念——通过可观的回收价格,鼓励大山深处的蜂农以遵循蜜蜂习性的自然之道养蜂,不因人类的逐利惯性而过度开采。同时,蜂蜜销售所得的一部分反哺给当地的社区,用于社区建设和生态保护。
 
因为在此之前已经了解到当代商业养蜂的问题,以及从2006年开始,在欧美各国出现的“蜂群崩溃综合症”,所以深知山水伙伴在做的是非常有价值的工作,很庆幸中国有这样的先行者,在大多数人还没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时,已经率先尝试通过自我造血的商业行为,努力守护蜜蜂养殖的最后一片净土。


 
SHANSHUIPARTNER

中华蜜蜂的困境

割蜜志愿者源勃的深度思考

与农业其他领域一样,世界各国的养蜂业也在20世纪经历了工业化的洗礼,开始朝着高效、高收益、高产量的目标冲刺,人类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改造了蜜蜂群体的生活,比如人工育王、人造巢础、白糖饲喂越冬、禁止分蜂、引进外来蜂种等。

在中国,你可能还不知道,我们市面上的蜂蜜产品,很多并不是本土的中华蜜蜂所酿造,而是外来引进的意大利蜂。意大利蜂比起中华蜂来说,产育力强、分蜂性弱、易维持大群、对大宗蜜源的采集力强且产量高,也经得起来回搬运,所以受到了很多蜂农的青睐,我们见到的那些每年拉着蜂箱全国各地千里追蜜的蜂农所养的就是这个蜂种。
 
然而,引进外来蜂种并非没有代价。意大利蜂个头大,再加上蜂农对蜂蜜的采集过于频繁,造成意大利蜂巢储存的蜜不足时,经常跑到中华蜜蜂的蜂巢里偷蜜,中华蜜蜂打不过意大利蜂,常常赔了蜜又折兵。

左为意蜂,右为中蜂(图源:第一农经)
 
就这样,在最近的100年间,随着外来蜂种的引入,中华蜜蜂逐渐式微,蜂群数量减少75%以上,分布区缩小75%以上。现存中蜂种群多数呈零星分散状态,而密度较大的连续分布区不足10%,整个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山区都难找到农户饲养的中蜂。在山林中也看不到野生的中蜂蜂群,只在西藏、云南、四川西部和部分南方省份的偏僻地方,还保存着野生的中华蜜蜂种群。
 
也许你会说,既然意大利蜂有这么多优点,那就让意蜂逐渐替代中蜂有何不可?还真不行,不然为何大自然会在每个地方安排不同品种的蜜蜂存在呢?中蜂作为本土授粉昆虫,对我国的生态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摄影:向定乾

中华蜜蜂嗅觉灵敏度高,很多分散、零星开花的低灌木和草本植物主要依靠中蜂授粉。意蜂作为外来物种,即便经过几代的培育,仍然水土不服,很多蜜源它们不会光顾,并且意蜂在中国只能依靠人为的精心照顾,无法在野外独立生存,因此如果有一天中蜂灭亡,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将遭受极大损失。

 
还好,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关注,像我这次收蜜的平武县政府已经规定本县蜂农只能饲养中华蜜蜂,全国还有一些地方也采取了类似的政策,以保护中蜂品种不消亡。从2006年开始逐渐在世界各地显露出的“蜂群崩溃综合症”让很多老外突然意识到,他们可能将永久地失去蜜蜂,所以一部分人行动起来,在自家的花园、农场或城市楼房的屋顶养蜂,种植蜜源植物,希望能留住蜜蜂。

老外尝试在屋顶养蜂(要确保附近有足够的蜜源植物)
图源:Los Angeles Times
 

SHANSHUIPARTNER

老中青三代蜂箱全接触

志愿者源勃的入川收蜜之行

我在意识到中蜂面临的生存威胁时,也想为它做些什么,不过行动之前,要有充分的了解才行。山水伙伴熊猫森林蜜的三个项目地分别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长青片区、甘肃白水江片区和四川王朗片区内及周边村落。自然保护地周边地区有着悠久的中蜂养殖传统,又依托原始的森林环境,是了解中蜂的好窗口,所以看到收蜜志愿者的招募帖时,我迫不及待地报了名,最终被分配到四川王朗片区。

摄影:赵平
 
整个收蜜过程历经3天,分别在王朗保护站、平武县关坝村两户村民的个人蜂场,以及关坝村集体蜂场进行。我有幸在四个不同的地方亲眼见证了收蜜的全过程。在这里,我见识了“老中青”三代蜂箱。

历史最悠久的,是以凿空的圆柱形树桩作为蜂箱,又称“棒棒巢”。采蜜时要先用木棒敲击树桩,将蜜蜂赶到一侧,再用铁铲取蜜。
 
 
在棒棒巢里,你能欣赏到蜜蜂巧夺天工的造巢工艺(其他两种较新的蜂箱看不到),美得让人惊叹,百看不厌。不过这种巢取蜜会将存有蜂蜜的巢脾整个捣烂再过滤,工蜂需要花大功夫重新建造损坏的巢脾,取一次蜜会消耗蜂巢不少元气。

 棒棒巢 摄影:源勃

稍微年轻一点的,是四四方方的单层蜂箱。这种蜂箱采用活框养蜂,提前给一个框架,蜜蜂只需在框架内吐蜡造巢,因此拿出来的都是长方形的巢脾,没有棒棒巢的轮廓好看。但是这样的巢脾方便使用离心摇蜜机,只需要把表面的封盖蜡割掉,摇完蜜后整个巢脾放回去可以继续使用,蜜蜂不用花大力气修复。
 

 
最年轻的,是目前关坝村还在试验阶段的多层蜂箱(不知道它的专业名字叫啥),是一位研究员的专利设计。据蜂农说,在这种蜂箱里,蜜蜂会倾向把“蜂儿子”产在蜂箱最下面的几层,这样上面就是纯蜜,取蜜时不会造成蜂蛹的损失,但和棒棒巢一样,需要捣毁巢脾滤蜜,修复起来要耗费更多能量。
 
 
山水伙伴的收蜜规则里,要求每个蜂箱一年只取一次蜜(商业养蜂可没这么耐得住性子),并且要留足蜂蜜给蜂群过冬(商业养蜂冬天通常以糖水饲喂),因此取蜜并不会拿走蜂箱里的所有巢脾,通常会留下一半或三分之一,是比较友善蜜蜂的做法。
 
蜂蜜过滤现场  摄影:赵平 

SHANSHUIPARTNER

感谢蜜蜂的存在

志愿者源勃的王朗收蜜之行

收蜜回来,蜂农用自己的方法将蜂蜡与蜂蜜分离。看着滤网下一滴一滴渗下来的原蜜,不禁想起那句诗“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感谢蜜蜂的存在,让花朵中收藏着的阳光能够被我们品尝。无论是地球母亲,还是人类自身,都无法承受失去蜜蜂的后果,有三分之一的食物要依靠它们授粉,如果蜜蜂灭绝,人类也将面临食物短缺的危险。

摄影:向定乾

 
SHANSHUIPARTNER

收蜜有花絮

志愿者源勃的王朗收蜜之行

在关坝村的集体蜂场里,我们看到每个蜂巢都有专门的铁笼子保护,原来是为了防止黑熊来偷蜜! 
 
摄影:源勃
 
在王朗保护站收蜜时,蜜蜂很友善,即便靠得很近也不会被蛰。下到关坝时,棒棒巢的蜜蜂却“凶悍”得多(当然只有在它们保卫蜂巢时才会这样),一上来双手就被围攻,连续有四五只蜜蜂掷下它们的尾针,然后扬长而去(当然蜜蜂蛰也活不成了),虽然痛感强烈,但能被蜂蛰一下,也不枉此行了,哈哈!
 
不同的人被蜂蛰后反应不同,我只疼10分钟左右就好了,并不会肿,但和我们一路的山水伙伴同事润增就没那么幸运了,被蛰得整只手臂肿起来,三天都没有消肿。

图中是润增的双手,猜猜哪一只是被蜜蜂“光顾”过的?

 结 语 


衷心希望更多人了解并珍惜蜜蜂带给这个世界的礼物。作为中国消费者,我们能够对蜜蜂世界做出的最简单的支持,也许就是选择购买中华蜜蜂酿造的百花蜜(意蜂通常酿造单一花蜜,如槐花蜜、荆条蜜),鼓励蜂农回归到本土蜂种的复育中来。
 
*文中关于中华蜜蜂的生态价值,有参考杨冠煌先生所写《中华蜜蜂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一文。
 
 · 感恩并温暖着 · 

一年又一年,作为城市和山村的连接者,我们被城市志愿者的真诚和善意感动着。前几天,源勃还说,正在跟身边关注生态问题的朋友们推荐我们的蜂蜜!

秋风渐凉,今年新蜜亦呼之欲出。

祝愿所有志愿者朋友和村子里的伙伴们一切顺利!

 
森林合作社的相关阅读:
5月 | 在森林里采个笋子,要随时准备撤退
6月|分蜂季,蜂子嗡嗡嗡,人也要吵几架
7月|割蜜,在一年中最黑最甜的夜
工作手记 | 培训、学习、股改…从春到夏,步履不停~
陪藏酉猴打针,背50斤原蜜山间夜行,这趟白水江来值了!| 割蜜志愿者手稿
心的旅程,新的开始!曾曾的白水江行记,不走寻常路 | 割蜜志愿者手稿



 本土风物——熊猫森林蜜-陕西长青产区
(药清香)

“山水伙伴”致力于:
· “生态公平”产品/产业· 自然保护地小农组织能力提升· 生态保护与地方发展共赢

欢迎联络:电话:010-62761040邮箱:contact@shanshuipartne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